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下面这张动图↓

你觉得这张图里动来动去的绿色“长鼻子”是什么呢?你应该怎么也想不到,这是一个细菌正在大摇大摆“抢劫”DNA的场景吧!
这是印第安纳大学研究者利用他们开发的最新型染料,才能在显微镜下记录的珍贵图像资料。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伸出不到头发万分之一细的菌毛,灵活地从环境中摄取DNA化为己用!研究发表在《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1]。
该机制也是细菌获得耐药性的一大途径。这帮小鬼灵精,让自己变强大可不光靠努力传代努力突变,别人有好的耐药基因,那就拿来用嘛!

这么一说还有点像钓鱼
大部分的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表面存在着菌毛。这些毛毛比头发丝可细得多了,直径只有3-7nm,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是根本看不到的。
这个细菌的菌毛嘛,也是分好几种的,比如说普通菌毛,它长这样↓

嗯,不知道为什么让人想到了……

不管了这头浓密的秀发能够帮助细菌牢牢抓住附着物。比如说病原菌侵入人体的时候,就是靠着这些普通菌毛黏在组织上的,没有这些毛毛它们可能都算不上啥大威胁。
普通菌毛也比较短,一般也就0.5-6μm,另一种特殊的菌毛就纤细窈窕得多了,它的名字也令人充满那啥的幻想——性菌毛。

就是中间这条长~长的毛。性菌毛可长达20μm,数量也比较稀少,一个细菌只能拥有个位数的性菌毛。

这个性菌毛么,功能也故名思义,就是,咳咳……就是交换DNA啊,想啥呢!
性菌毛比起普通菌毛又粗又长,中间还是中空的。当两个细菌遇见,确认好了眼神,一个就伸出菌毛黏住对方,然后慢慢靠近、慢慢靠近……
后面的故事有不同的版本,有人说是DNA会通过中空的菌毛转移,也有说法认为两个细菌会紧紧贴在一起直接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