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的脚步是匆忙的,如何让教师在匆忙中稳步发展、幸福成长?现代教师的肩膀是沉重的,如何让教师享受职业快乐?这可能是摆在每一所学校面前值得重视的课题。近年来,在学校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我校提炼出了学校发展的办学思想, “立足师生发展,夯实课堂内外,彰显教育特色,共建阳光校园”。在阳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的坚持从教师生命整体发展和人的价值视角审视校本培训,在教师发展制度、内容、文化建设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促进了我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幸福成长。
一、构建充满活力的阳光教师成长制度
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已经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热点和难点。我们认为,一所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非取决于教师的学历,而是决定于教师成长制度与机制本身的教育性、创新力。如果教师在成长制度面前,找到坐标,燃起自主发展的激情,得到成长的激励,成长效果自然明显。近年来,我们坚持“教师第一”的校本培训理念,建立了阳光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1.搭建“三格”培养层次
为促进所有教师专业发展,我校根据教师的不同学历、资历和教育能力,分成“入格”、“升格”和“风格”三个层次,实行分层培养,分类培训。
新教师“入格”培养。我校已实现了新增教师本科化目标,而且新教师都来自重点大学,他们不缺学科知识,而是工作的经验;不缺成功的欲望,而是专业化体验。为了缩短“磨合期”,引导他们做好角色转变,我们采取三项措施,实施“入格”培养工程。一是搭建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桥梁,使之践行“儿童为本”理念。二是建立新教师业务成长档案,狠抓教学常规,通过“备课与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与辅导”等专题实习,鼓励教师做一个教学实践的反思者。三是实施“导师带教”,签定“师徒合同”,在老教师带领下,学会“交一份合格教案、上一堂研讨展示课、写一份教学反思、设计一个活动方案、组织一次公开班队活动、写一份全面工作总结”,激励每个新教师在参与教学实践研究中“入格”。这学期,参加工作第一年的陈鑫老师做了一节区级研讨课,获得了好评。
青年教师“升格”培养。我校70名教职员工,平均年龄33岁,他们年轻有活力,综合素质高,为使他们在“入格”后快速地成长,我校2009.9月成立“丰台区实验小学青年教师联盟”,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从活动章程的制定到LOGO的设计都是教师们自己动手完成的,在筹备的过程中,增加了集体凝聚力。青年教师联盟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定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文化沙龙”、“阳光讲堂”、“银鹰杯教学评优”、“网上论坛”、“阳光课堂教学研讨”等,形成对学校提出的阳光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自觉践行。比如,这学期的校级教学常规督导的各项检查,就是“青年教师联盟”主持的,在他们的组织下,校级教学常规督导的各项检查(听课、说课、作业检查等)采取了自评、组内互评、校级展示交流三个环节,这样在检查中互相学习,优势互补,使每位教师都成为了学校的管理者,使我校的“阳光管理”理念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骨干教师“风格”培养。为深化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我们把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具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教师,作为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根本动力。成立“丰台区实验小学骨干教师工作室”,具体做法召开拜师仪式(对象是学科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实行双向选择。通过这些措施,使得教师们争当骨干教师、名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在阳光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注重打造阳光团队,特别是注重名师培养,在学习、进修、使用等方面为名师培养创设有利环境和条件,打造了一支专家型名师队伍。
2.构建专业成长的“三级跳”之路
近几年我校坚持“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以提高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能力为宗旨,以教研组和课堂为阵地,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扎实、管理人文、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为了加快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铺设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高速路。
具体做法是:
第一步:在实践中历炼“教学基本功”。对教师实行具有本校特色的培训,包括心理素质培训和专业培训,是我校打造“敬业、反思、创新”的阳光型教师队伍的主要举措。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对教师开展各类有效的新课改专题培训。校领导率先树立“培训是给教师终身的福利”这一新观念的基础上,引导牢固教师树立“自身专业成长是最大的收获”这一新思想,并提出“构建学习型组织,争做阳光教师”的口号,以“开放、合作”作为校本培训的切入口,构建以校本培训为主,集中培训、教研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学习培训新模式,力求校本培训专题有特色,重实效。开展了①关于“课程改革与主题构建”专题培训。②关于“预设与生成”专题培训。③关于“怎样说课”。④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因特尔未来培训和课件制作培训,使绝大部分教师掌握了简单的课件制作的技能,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并拓展了教学的空间。我校众多的主题培训来自于教师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是切合教师实际的,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因而取得了很好的实效。我们开展学校“银鹰杯”教学评优、“教学常规督导”、“地毯式”的全员推门听课、评课、说课活动,通过优秀作品、教学课件、论文成果展示,检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各自为战、孤立无助的备课方式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教材,备出好课。为此,我校在备课上实施以教研组为单位的集体电子备课,学校领导在进行集体备课方法的指导同时,加强过程的管理:统一安排隔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全校教师在统一的时间,按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组织多种形式的经验交流,为大家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每学期都举行电子教案展览交流活动,积极探索多种集体备课的方法,主要有:
(1)“互动式”合作备课。
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大家进行合作备课:大家对同一堂课各抒已见,共同讨论,之后,整理出比较统一的教学方案,然后各自拿着同一教案进行教学,课后及时反思,再度修改教案。这种“互动式”合作备课能博取众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带动式”个性备课。
确定组内的一位骨干教师担任主备教师,由他将本单元第一课进行备课,并将教学设计印发给组内其他教师,组内教师结合本班实际,进行比较反思,提出修改意见,不断完善教案,进行课堂教学,课后及时交流,提出再度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组内的其他教师运用已掌握的钻研教材的方法,对本单元的其他内容进行个性化备课,集体讨论,实践运用。
(3)“改进式”探究备课。
指选定一位教师执教一堂课,全组教师在参与听课的基础上,开展评议反思,进行二度设计,由同一老师或其他老师再次执教,再次反思,再次修改,直到比较满意为止。我校的教研课、公开课等大多采用“改进式”探究备课,上课教师通过多次试教,反复修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步:在研究中锤炼“教学策略”。引导教师在反思中积极探索“阳光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引导教师将先进教育理念的转化为教学行为,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
老师们扎实的专业功底与学科素养、精心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课堂展示受到了领导、专家、兄弟学校同行及学生家长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专家认为,十一学校理念先进、教师队伍素质优秀、课堂展示精彩,特别对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而自然地对话与交流,有见地的侃侃而谈,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并抓住机会展现自己的观点或小组内自主交流的和谐由衷感叹。有的课专家听后当即决定作为市级公开课展示,有的课被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开发基地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优秀课例,有的教学设计被评为北京市教学设计一等奖,有的老师在课后成为听课专家主持的课题的成员,更有价值的是老师们在做课过程中的学习提高和不断的自我超越。
第三步:在反思中提炼“教学思想”。教师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在反思中积极探索“阳光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引导教师将先进教育理念的转化为教学行为,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我校教师坚持在课后写教学后记,形成系列用以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在教学月的专题展示汇报活动结束后,老师们在课后反思中写下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一位青年教师说:“展示课是一回很有价值的历练,自己感觉成熟了不少。这次活动,教会了我怎样去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教会了我怎样去研究学生、分析学生,教会了我怎样调动学生来参与课堂学习。”有的老师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在上曾经上过的课,但每天都有收获。”有的老师说,“要想真正达到对话与交流,教师的态度是非常关键的。只有教师表现出交流的欲望和探求的精神,学生才可能真正进入到思考和讨论的情境中,老师、同学(才能)进行真诚而深入的交流”。还有的老师说,“学生的能力永远是超乎我们想象的,学生潜力的发挥依赖于教师是否为他们搭建一个恰当的平台”。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学思想”的提炼提供了契机。然而,要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有一批教育领军人才。我们通过评选“校级阳光教师”、“阳光班组”,激励教师坚守人生真诚和职业尊严,博采众长,形成“教学思想”,提炼教学艺术。近年来,不少教师已跳上第三级台阶,初步产生出一批我校的教学能手。
用思想润泽,用行动引领,用情感助推,全体老师行动着,感动着,收获着,近三年来,学校现有丰台区骨干教师6人,校级骨干教师10人。1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标兵,4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8位教师被评为区级优秀班主任,2位教师被评为区级十佳青年教师,有2位教师参加北京市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获语文学科二等奖,在创新杯教学评优活动中有3为教师获一等奖。做市级研讨课5节,区级研讨课30余节。
3.构架专业发展“三维空间”
学习空间。教师必须成为职业读书人、终身读者,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校经常向老师推荐专业学习书目,定期组织读书汇报会、检查学习效果。我校每周的教师大会均变成“以会代训”,通过学习交流,有效地引导教师自觉构建学习型人生,建设学习型学校。
实践空间。教育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础。我校坚持走“学—教—训—研”相结合的道路,实施校本研修“七个一”工程,即“改进一个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完成一个学生成功辅导案例;上一堂表现自己教学模式和风格的展示课;制作一个可供交流使用的电子教案;编制一套高水平的试卷;写一篇教育叙事故事;研修一本教育实践或教育理论的书”,这既是我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也是教师能力训练的基本内容。
展示空间。学识才华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挖掘与激励性展示。我校每学期坚持开展评选“阳光教师”的活动,它对形成人才梯队起了重要作用。为了让教师们获得成就感,每次学校例会都会介绍一个学校名师、一个优秀科组,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成果。
二、拓展有张力的阳光教师成长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老师的劳动能够给老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为把教育科研与教师培训联系起来,并通过教育科研带动教师发展,结合学校与教师发展的需要,提出并开展了“专题对话式校本教研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并立项为十一五市级课题。我们以该项研究为切入点,引领广大教师在研究状态下立体成长。
1.提出“专题对话式校本教研”理念
立足本校,依据校情,以解决课改问题为内容,以促进教师成长为切入点,以提高教研质量为目标开展校本研修活动,探讨研修活动的过程,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校本研修模式——“反思跟进”的基本研修模式。
要转变教师以“自我经验总结”的做法,强调问题搜集、教学与理论对话、互相探讨和创造性的教学行动,提倡教学研究的群体反思与行为跟进。我校尝试构建“反思跟进”的校本研修基本模式。具体是:聚焦问题——设计教学——教学行动——教学反思——行为跟进,这可循环的五个环节。
聚焦问题:把上下形成的问题有机整合,确立起真实的校本教研起点。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群体共同关注的问题。各方出力,提出真实问题,形成有价值的焦点。 问题会诊,不拘形式,反馈问题。每周一两次
设计教学:这一环节,在教研中是必不可少,是指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策划及行动方案。包括学习准备与设想策划。主题确定,多方筹备。组内说辨,优化方案。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推出代表一案多教。一周内完成
教学行动:设计方案付诸于实施,将设计转化为各项教学活动。观察学生学习,组织教师交流,注意探索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并对设计作出有根据的调整,敏捷地调整教学行为。
关注生成。关注生成,跟踪教学。师生访谈,真实反馈。分工观察,形成实录。探寻根源,找出办法。 分工听课,观察记录;任务式评课。
教学反思:一个问题的终结,过渡到新的问题。整理剪裁成典型案例,作出价值判断,反思偏差。微格分析,明晰问题。探讨理念,揭示规律。不断完善,启发新设计。
行为跟进:行为跟进是在反复的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自身的调整,教师的水平是在课堂教学的拼搏中循序渐进,知道什么样的策略是最有效的。这样,既重视实际的结果,又重视行为跟进的过程。
再度实践:再度实践,检验效果。补充经验,形成策略。同课多轮;同类内容的反复教学。 同一单元时间内完成。
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聚焦问题——设计教学——教学行动——教学反思——行为跟进” 五个环节是不断循环提升的,构成一个教学问题研究的片段,这个片段从时空上,时间上可长有短,空间容量可以以一个单元甚至一节课为单位。行为跟进既作为一轮的结束,同时它又是新一轮的开始。这样促使教师围绕研究专题开展课堂教学的研讨,切实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我校各教研组每学期都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围绕研究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主题研讨活动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分三种形式:第一,学校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内容的主题活动。如:上学期,我们组织全校教师围绕“怎样在比较中促进读写融合的”等主题,深层次研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第二,学校统一时间、统一地点,教研组自已确定主题的研讨活动。对于这种形式的研讨活动,我们要求每个教研组期初上交研究方案,注重活动过程,期末上交详实的集体备课、说课评课、交流讨论等活动材料。第三,各教研组根据平时的教研课或教学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自行组织安排的主题活动,明确活动主题、活动安排和活动负责人。
2.用“专题对话式校本教研”统领校本课题
“专题对话式校本教研”是我们校本科研的核心课题。我们把该课题作为学校教科研的总课题,把与之有关联的其它课题,如《比较阅读的实践与研究》、《构建鲜活有效的习作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数学情景创设的策略》等统筹到总课题中,各课题组成为一个校本科研协作体,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将科研成果实行资源共享、相得益彰,促进课题教师共同发展。
我们以“专题对话式校本教研”为龙头,开展了科学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国学诵读等系列实践与研究。在探索中,我校逐步从教育观念、管理、德育、教学、手段、评价六个方面,探索出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模式。
《专题式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百余篇论文在区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
3.建设“阳光校本课程体系”
为实现“阳光教育”的教育目标,我们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着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着力建设“阳光校本系列课程”,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空间。在“专题对话式”校本教研的带动下,我校教师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挖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建立完善了《实验小学校本课程框架》,目前,我校的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体育学科校本课程《乒乓球》《轮滑》进入课表,学校组织相关人员撰写了专用的教材。二是我校教师集体编写了《走进名人启智育德》校本教材以及《大葆台综合历史实践活动教材》,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称赞。老师们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建设活动,使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都获得了提升。
三、建设有魅力的阳光教师成长文化
教师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支持与滋养。我们注重教师成长的文化生态建设,尽可能多给教师一些人文关怀,多让教师浸润一些文化涵养,从而让教师诗意而幸福地工作着,在文化发展中成长,在崇高的共同愿景中执着人生信念和追求。
1.读书文化——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
我们倡导:“让读书成为习惯,生活因读书而精彩;让学习成为工作,生命因学习而成功;让读书成为一种文化,校园因读书而美丽。” 通过组织教师阅读教育家著作,加强了教师教育理论修养。通过推荐教师阅读教育家的著作,加强了教师教育理论修养。我们既倡导教师博览群书,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促进教师知识学习和专业发展走向社会化、生活化与现实化。
2.讲堂文化——厚实教师的专业素质
我们还把“阳光讲堂”作为专家引领的平台,邀请专家进场,把最前沿的信息、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实用的做法呈现在教师面前,引领他们融入课改潮流之中,实现快速成长。小小的“阳光讲堂”迎来了不少专家,如北京市小语会李春旺老师、丰台教研室的各位教研员都曾来校听课、说课、讲座,拓展了教师视野。
3.闲暇文化—— 教师获得“专业疗养”
教师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普遍存在,他们需要闲暇,需要缓解压力。但是仅为了闲暇是不够的,应该把闲暇和学习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既休闲、放松,又能让老师们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提升自己的目的。如何组织教师通过“闲暇活动”来实现“专业疗养”呢?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
统一的学校活动。学校认真设计和安排两年一次的暑假集体旅游,让教师同侪在集体旅游中感受不同文化的真善美,激发审美情趣,陶冶性情,增强凝聚力。又如,每学年举办有主题的新年联欢会,在轻松的氛围中,教师们尽情展示诗、乐、舞才华……
分散的部门活动。学校工会、教导处等部门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开展相关的活动,如诗歌朗诵、美文欣赏、文学创作、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等,已成为我校的一道亮丽风景。校工会鼓励教师坚持体育锻炼活动,组织教师跳绳、踢毽子、拔河、乒乓球比赛,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既锻炼了教师的身心又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凝聚力。我们还请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为老师们进行心理辅导,请营养专家讲解健康饮食。老师们虽然辛苦,虽然很累,但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家在这个和谐阳光的团队中感到了温暖。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净化了教师的心灵,提升了他们的内涵,使教师们具备了向上的“阳光心态”。
一系列轻松、愉悦的活动对教师的发展大有裨益,大家在登山、观景、小憩、品茶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就会聊到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这种惬意的原生态交流的,加深了教师对学校的感情,也加深了他们对教育教学的体悟和教师职业的理解。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如今实验小学教师展现的就是这样一幅团结拼搏、自由竞争发展的美丽画面。名师的成长,名校的蕴育,美丽而丰盈的教师精神家园的建构,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此论文荣获:北京继续教育协会第五届创新与发展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