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第58个世界气象日当天,在各种线上线下活动火热开展当中,出现了一股“清流”---由北京气象学会和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中心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24节气的气象”。讲座邀请了2017年北京国际设计周“24节气标识国际设计大赛”专业组一等奖获得者简山为大家讲解他理解的24节气。
24节气是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节令,24节气不仅仅是记录时间的一种方法,它背后蕴藏着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天人合一的情怀。简山老师把24节气歌变成了画,以拟人手法将节气的变化形态比作孩子活泼的一天,从早起与自然万物的戏耍,到晚归沉睡于天地之间,形态可掬且易于辨识。每一幅画都充满了中国印记。在简山看来,“节”就是节奏、节律,是自然变化的规律,古人认为所有的自然的变化都是气的变化,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理念和思想,节气就是天地自然的呼吸,是气韵的流转。他的作品没有描述节气所产生的现象,而是用会意的手法表现“节气”背后的文化内涵。这种会意的手法更能体现中国古人的思想、意境和情感,也更能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简山的24节气作品经过国际设计周大赛已经被联合国收录,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国际认可,而其作品充满童趣、易于孩子们记忆,十分有利于气象传统文化的传承,于气象科普工作给予了很好的启示。参加报告会的科技人员积极互动,探讨了很多相关问题。与会者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不仅是一种文化的熏陶,更有很强的科学性需要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