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把人培养成为好人。这是从古至今永恒的根基。无论是西方的苏格拉底还是东方的孔子都坚持这样的教育之根本。
朝阳区作为首善之区的经济强区和教育大区,近年来,其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秉承“教育要做到优先、超常、跨越式发展”的思路,飞速发展。
教育的飞速发展要求必须夯实教育的根本——生命教育。因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其根本放在丰富学生的人性意识,建立合理的人生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命、珍视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本文试图通过调查探寻朝阳区中小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生活价值观状况,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实践的起点,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教育的价值理性和质量。
一、 调查动机、目的及背景
(一)动机
1.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触摸到学生品性成长存在的诸多问题促笔者开展使开展调查和研究
笔者在培训院校担任德育培训教学工作。通过课堂教学研讨和深入基层学校进行课题指导,发现德育工作面临很多的新问题:我们的老师经常会无法驾驭“问题生”;我们的德育所规定的各种规则和礼仪会在一些情境中被学生刹那之间推翻;学生对生命的漠视语言令教师不敢相信......如此这些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中触摸到学生品性成长存在的诸多问题促笔者开展使开展调查和研究
2.笔者在以前相关的考察活动中捕捉到青少年成长的遗憾与教育的问题
三年前,在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讲解后,笔者曾带着朝阳区部分德育干部到朝阳区未成年犯管教所参观。未成年犯在舞台给我们精彩的演出震撼了在场的所有德育干部。我们哽咽着!我们必须要努力了解——这些如花的生命是如何走入歧途的。
我们与未成年犯坐在一起,进行一对一的谈心。我发给学员访谈表,学员根据提示的问题,逐层了解这些孩子们成长的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得出结论,青少年的失足正是教育的不足!(见附件:未成年犯管教所访谈资料)那些情景一直在我的脑海反映,我认为,首先我们的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关怀的内容;其次,有效的教育就是沟通,教师如果放弃沟通的职责不次于制造犯罪!而生命教育正是这样的教育。
(二)目的
1.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使生命教育教学更加有效
在《生命教育》哦诶寻课程中,我每次讲授中第一个问题就是“生命教育亟不可待”。在以往的课堂我向学员宏观地阐述生命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尽管那些案例是经典的,也是触目惊心,但是它离我们的朝阳区中小学是遥远的。有的学员缺乏教育的警觉和敏感性,缺乏问题意识,所以他们缺乏行动动力;捕捉不到问题,也使得他们的行动实践无从下手。
为了能够加强学员们对我区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理解,我需要做调查,把学员身边学校的调查数据和分析呈现在他们眼前,引起了学员的研究兴趣。以此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发现问题,使生命教育研究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作为研究者,我承担如下两个课题的研究任务,并作为第一负责人:
课题1:北京市规划办批准的“朝阳区中小学生命教育实践研究”课题;课题2:朝阳区规划办批准的“朝阳区中小学生命教育途径和方法之研究”课题。问题是研究的起点,我需要比较全面了解朝阳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状况。使生命教育研究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三)背景
1.旷世的国难之后,社会各界人士在呼唤生命教育。
我国汶川的灾难使人们觉悟到生命是一种向死的存在,现实再一次发出对生命教育的呼唤。死亡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死亡的正确认识,能够提升人的生命价值观;知道生命的有限性,能够帮助人从容生活,珍爱生命。近年,生命教育不断被专家和学者呼吁,旷世的国难之后,社会各界人士均在呼唤生命教育。
2.一些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现象在呼唤和期盼:生命教育,挽救教育危机,走出教育困境
近几年媒体和新闻报道不断向人们提供令人不忍相信的事实,青少年杀人和自杀的现象已经令我们无法忽视。生命困境和教育困境产生的原因是缺乏生命教育和引导走出教育困境,实现生命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挽救教育危机的最好途径。
3.生命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血液
新课程提倡的全面性和个性化的课程目标,反映了生命的整体性和独特性特征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在师生的交流中,体现生命的意义,共同得到发展,课程内容体现了生命的现实性与体验性。新课程实施中的缔造价值取向,特别关注师生对课程的主动建构问题,课程实施体现了生命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教育就是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生命个性,帮助他张扬生命个性美,新课程评价体现了生命的多样性与生成性。生命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血液
4.生命教育是质量工程的根基
2009年朝阳区大力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笔者任务,在这个时候,不可以忽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质量工程的根基。
二、 调查对象和方法
1. 方法
调查法:以问卷法为主,辅以访谈法。
2. 对象
(1)2008年10月,肖洪普、丁兆惠、张海霞、苑振山四位校长对朝阳区八十中学(初中)7、8年级、陈经纶中学嘉铭分校7、8年级、望花路小学高年级部分学生、平乐园小学5、6年级共同做了生命教育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的修改和下发分别由其调查学校的肖洪普、丁兆惠、张海霞、苑振山负责)。
(2)2009年3月,结合教学内容,笔者对朝阳区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和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51位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3)2009年3月,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对朝阳区中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和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部分学员进行访谈。在课堂为载体对学校生命教育的状况进行课堂采访,灵活捕捉相关信息。
三、 调查结果和分析
以下从两个方面呈现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价值情感状况
调查问题1:A在我的记忆里,有人曾经对我做了一件让我非常感动的一件事情,这个事情是什么?我是如何对待这个人的?
感恩、感激和回报是最基本的人性和道德素养。以下调查折射了学生的状况。
表1 学生内心的感恩事情
表2 学生对感恩的回报
分析:这是一道开放式的题目,遗憾的是只有少数学生表达自己内心能够拥有感动的事情。只有一半的学生对生命中值得感激的人表示了感谢,而一半的学生对自己生命中值得感谢、尊重和感恩的人没有什么回馈。
反思:我们的学生为什么缺少感动?是他们缺乏感受力?还是他们的生活贫乏到物质丰富而情感苍白?为什么他们即使感受到了却不懂得回报?马克思说过: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无论是那一种,都要质问我们的教育生活方式,感恩教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它是否真的起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应该运用何种更有效的方式进行感恩教育?
调查问题2:我最要好的朋友是一个这样的人:
表3 我最要好的人的重要特征
通过把这个开放式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归类,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把性格好的同学作为自己的朋友。有小部分学生认为诚实、乐于助人、礼貌更重要,因为它是人的品行的标志。看一个人是否值得做朋友,是他(她)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或者是他是一个什么样品性的人。赫尔巴特明确地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在对人的亲近和鉴赏中道德应该永远是第一位的。现实与其存在偏差。
调查问题3:我最尊敬的老师是一个这样的一个人:
表4 为什么我尊敬(他)(她)
在开放式的调查中,被调查学校特意把调查结果进行了“学问、严格、可敬、平等和尊重”的归类:学生们多数的答案在老师的归类范畴之外!老师不是因为业务学问而最受尊重;因为对学生学业要求严格而最获得尊重;不是因为对人平等而受尊重;绝大多数的尊重发生在生活的细节上,甚至是一件小事情,例如老师是关爱小动物的。
人性里都有善行的种子,教育生活应该是充满丰富的人性,老师和学生都需要对生命进行更丰富的体验和认识。老师对于学生心灵的探索需要开启新的视角,老师需要从多元的角?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表5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调查
小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之间,学生们倾向重视能力,令人欣慰。有一种现象:只有很小一部分人热爱平凡生活和人,还有小部分人专门热爱富有生活。
和小学生比较,在知识和能力之间,中学生更重视能力;而且随着对社会接触的时间增长,他们对财富的看重有增高的趋势,而对“平凡”更不看好。
我们的教育应该把“德性”教给我们的孩子,因为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而物质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在有些时候它甚至不是那有力量的一部分,因为,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在财富与竞争的社会理,我们如何看待物质,当然不是一味地贬低,罗素说: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我们意识到,中学生更需要人生价值观教育,财富观教育。
调查问题5:你对学习生活的感受
表6 学习生活感受调查
小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阶段,对学习没有兴趣比有没有学会更多的知识更重要。在现实中,在大力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课程改革中,究竟是什么使近一半数目的学生在童年就失去了学习的强烈兴趣?这为生命教育提出了一个问题。学习生活应该不仅是快乐而且能够带来心灵的宁静,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更是精神的粮食。只有了解生命、研究生命才能够使生命产生内在的幸福和光彩。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尤其是中学生,已经开始产生厌学的不在少数。这样的调查给我们的教育敲了一个警钟!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厌学的心态下每日8个小时去上学,那将意味着什么?他们的精神和心灵状态将如何?
或许下一个问题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
调查问题6:今天你考试考砸了,面对父母的严厉斥责,你会:
表7 与父母关系的调查
我们震惊了,面对如此多“沉默而倔强”的中国学生!中国孩子在面对父母训斥的时候一声不哼,这个情景究竟发生在多少孩子身上,调查的数据是令人震撼的。没有解释、没有辩驳、没有泪水,一切的一切之后,会不会使他们的心灵和大人疏远?会不会使他们的童心长出一层坚硬的外壳?生命教育的开展不仅是学校的使命,还有那是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我们还要为那些无动于衷者震惊!我们联想前面的调查问题,我们的孩子内心存在的感动真是家珍般稀少,为什么?他们的内心难道被一些其他的内容占据了吗?这些内容其实你应该能够倾听得到,在家长的拳头和呵斥中,即使他们沉默和无动于衷我们教育者也应该听得到。生命教育需要家长的协同!
表8 中小学生对死亡感受调查
调查问题7:如果你参加过葬礼或经历过亲人的死亡。你的感受:
在西方和港台的生命教育课程理,葬礼或者经历过亲人的死亡,这个是生命教育的良好素材。由于中国文化忌讳谈死,我们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对这个教育领域还很陌生。在调查中发现,死亡这个经验能够促动所有的学生。而现实中仅仅是一种自然触动。他们通过这样的事件分别落入两种境地,一种是悲伤,一种是思考生命的意义。这两种均亟待老师的引导。这正是我们教育的空白。
调查问题8:你想过死亡是人生的终点,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人生历程吗?是什么使你想到这样的问题?在国外和港台的课程中,死亡教育是重要的内容。而我设计的这个调查问题被一些校长删除,他们很慎重对学生提起“死亡”这样的词语。在部分反馈问卷中我们发现尽管我们的教育回避这个词,但是天灾、亲人去世这些真实的人生经历促使学生想到“死亡”两个字;是媒体报道和电影使学生想到死亡是人生的终点的事实;是动物的生死使他们产生联想。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不曾经想过这个内容。在媒体频繁报道的青少年自杀的案件剖析中,不容回避的问题是青少年缺乏对生命终点的思考,青少年不懂真正的死亡意味什么,学校和家庭对死亡教育都存在空白,因此死亡教育是教育的盲点和难点。
表9 学生关于死亡思考调查
调查问题9:在一次关于人生和未来的讨论会上有这样四个人,你觉得哪位和你最接近?为什么?
表10 人生价值调查
中学生对物质财富看重的人数在增多;有享受主义倾向;积极进取、理智的人生状态竟然不如小学生。
对中学生,如何理智对待人生教育是中学生亟待的;价值观教育是中学生亟待的,而这一切均是生命教育的内容,也就是要做“人为什么活着”的教育。
以上问题反映中小学学生在拥有基本道德伦理情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成为具有理性思考品性的人之三方面很欠缺;同时反映我们的老师与学生的内在世界缺乏相关的深入理解,家长和学生的关系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内在问题(我们不能够被学生沉默的外在掩盖他们内在的喧嚣和冷漠)。
(二)中小学干部、教师对学生的生命意识和价值之评价
调查问题1. 目前您对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的状态感到
1.非常不满意 2.不满意 3.满意与不满意相等 4.满意 5.非常满意
94.5%的中小学干部选择非常不满意!他们的选择来自于他们对学生深深的了解,来自于真实的教育生活。
调查问题2.请举一个具体的发生在您的教师生涯中的真实案例,说明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
基本上每人都交了一个令人心痛的真实案例!以下列举部分案例:
(1)残害动物的生命类:
——我们物理课讲光学透镜,生物课在野外观察蚂蚁生活动态,学生将两科知识融合,用透镜光找蚂蚁,许多蚂蚁死于非命。而学生自喜,教师也没有制止。潜移默化中学生的生命观发生了问题,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会对生命无意识。其实这个过程就在于教师的一句话语,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一定要呈现动物和植物的课件时,讲明白它们作为生命的意义,长期下来会促使学生潜移默化的珍爱生命。
——2005年,我带的高一学生有一个男生在初中三年因为有学业压力和利,跳楼自杀,地点就在我校的4楼。因为巧合,挂在学校的树枝上。
(3)缺乏法制观念
2008年有一个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和外校一些 学生打架,纠集社会上的闲散人员,使用棒球棍将那个外学校的学生的头、肩、后备等多处打伤,而这个学生却说:“我家有的是钱,打死了我赔偿他钱!”听后令人毛骨悚然。
(4)仇视老师和家长
——这是发生在一个高中男生身上的故事。语文老师在学生的作文中发现这个学生很仇视老战,摸不着头脑。通过与这个学生的沟通,又向其他师生了解该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发现他很孤僻,没有什么朋友,观点总是很偏激,特别当老师批评他的时候,有很大的抵抗性,甚至攻击的语言,还总说“活着没有意思”,“希望地球爆炸”之类的话。他的妈妈就是物理老师,工作忙。
——有一个姓马的学生一直和爷爷在一起生活,与父母感情淡漠,曾经与父亲有过“武力接触”,在言谈中,表示:如果父亲再管他,就与父亲同归于尽。
4.生命教育需要对其途径和方法进行探索,在行动研究中前行
在访谈中,大家比较一致的建议是:首先,对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培训,不仅因为教师的引导太重要,还由于教师的成长经历和价值底蕴需要相应的建设。其次,开展校本研究,挖掘本校资源,汇总本校的研究成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将其列入校本课程,编写自己的《生命教育读本》。第三,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途径。第四,仪式和节日、纪念日活动是生命教育的契机。
当然,这些建议还需要在具体的研究中去实践和验证。生命教育没有现成的经验,我们需要在反思中行进,在经验总结中探索。在行动中,我们经常要问我们自己的是: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我们有益的经验是什么?我们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我们将以科学的精神,认真而严谨地开展朝阳区中小学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附件:未成年犯管教所访谈资料
一个19岁的女孩子讲述了她的故事:三年前,在课堂上,班主任老师竟然把她的隐私(养父、养母)暴露出来,这是她最愤怒和无法容忍的事情!从此以后,她自暴自弃,不再上学,最后因为抢劫而犯罪!
一个因为抢劫犯罪被判了12年的孩子说,当他初中二年级辍学的时候,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不错,他从来都是守规矩的。他觉得学校有些寂寞,就离开了学校。班主任、科任老师都没有找他,如果当时学校能够找他,他肯定不会走到今天!令人吃惊的是:他的妈妈是位小学教师,家庭是温馨和民主的。妈妈说:你不愿意上学了,就下一年接着复读吧。仅此而已。这个外表文静的男孩子说:为什么当初没有任何人与我谈话啊,哪怕只有一位也好!
一个被判了6年的抢劫犯说道:自己犯罪主要是老师和家长把异性交往说得太严重,导致自己无法上学。
一个被判3年的抢劫犯说: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不应该看不起我这样的“双差生”!
一个未成年犯说:当时自己受人唆使交“保护费”,同时收取别人的“保护费”,在保护别人的时候犯罪,唉,老师没有说过这样做是犯法,我很少听老师讲做人的道理。
资料2 少年犯们对学校教育的建议
我们很想知道未成年犯是如何看待教育问题的。
一位学员问道:你最反感老师什么行为?
回答是:最不喜欢老师批评时候不给面子;老师偏好学生;老师随意请家长。
一个未成年犯说:老师如果能够象这里的警官就好了,这里的警官象妈妈,老师却不能够一视同仁!老师多于说教,少于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一个未成年犯说:我现在非常后悔,如果老师能够当时多给点关爱,我就不会这样了。
一个在管所文艺队的未成年犯说:希望老师和我们成为真正的朋友!
许多的未成年犯都一致表示:学校生活乏味,学校应该多开展一些活动,学校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吸引孩子们。
这些情景一直在我的脑海反映,我认为,首先我们的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关怀的内容;其次,有效的教育就是沟通,教师如果放弃沟通的职责不次于制造犯罪!而生命教育正是这样的教育。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
201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