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要闻 >> 科技新闻
稳中求进 深化改革推动转型发展(一年形势观察)
作者: 本报记者 朱剑红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 发布日期:2013-12-19 访问次数: 字号:[ ]

  开栏的话

  十八大开局一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年主要预期目标能够较好完成,实现了良好开局。

  本报从今天起,开辟《一年形势观察》专栏,突出报道一年来的新思路、新变化、新成就,重温宏大开局的喜人收获,展望来年发展形势,凝聚起共同奋斗、继续前行的力量。

  面对中国经济告别高速增长而进入中速增长阶段,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缓慢、GDP增速连续十几个季度放缓的巨大压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走出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轨迹。2013年经济年终大考成绩单尚未出炉,一项亮丽的“单科成绩”已经公布:全国粮食总产量实现了人们期盼中的“十连增”。与此同时,国民经济整体稳定增长、物价上涨幅度温和可控、新增就业超额完成预期指标……2013年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实现全年发展预期目标已成定局。

  “稳”字当头,国民经济换挡不失速

  从2010年一季度开始,在世界经济不景气和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回落的叠加影响下,GDP增长的速度连续十几个季度放缓。进入2013年,经济下行的压力一度非常之大。

  上到学者、官员,下到企业家,都着实感受到这压力。经济学家林毅夫从历史观察中发现压力:“这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出现这么长时间的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委书记魏志平从财政收入看到压力:“从1月到4月,我们的国税、地税增速都减慢了,经济下滑明显。”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董事长张子飞从企业利润里感受到压力:“经济不景气,煤炭价格一个劲掉,我们公司利润大幅度减少,而企业的人工成本等还在上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从数字分析中证实了压力:“中国的出口过去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长率,到今年5月份只增长1%,6月份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情况。我们的中央财政收入也一改多年来两位数增长的格局,上半年仅仅实现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到6月份也只增长了6.3%,就业的压力随之而增大。”

  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速对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说:“没有一定的速度,扩大就业、提高收入和改善民生就没有物质基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也无从谈起。我们既不能不顾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盲目刺激经济增长,也不能放任经济减速跌出合理区间。”

  面对大考,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头脑清醒,决策稳妥。虽然经济增速已经换挡,但换挡过程中不能失速。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明确信号,2013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基调是“稳中有进”。面对下行压力,党中央运筹帷幄,妥善应对,宏观政策没有“猛踩油门”,也没有“急打方向盘”。4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要按照稳中求进的要求,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实施和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政策针对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

  一年将尽,姚景源认为,“稳中有进”这四个字可以成为全年经济表现的基本评价。稳中有进,难的是稳。一是表现在经济运行的态势比较平稳,实现全年7.5%的预期目标已胜券在握。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其中三季度增长7.8%,二季度增长7.5%,一季度增长7.7%,基本上在0.3个百分点之间波动,波动幅度不大。二是表现为就业稳,前三季度就超额完成全年实现新增就业900万的预期目标。三是表现为物价稳,在全球、特别是新兴经济体通胀率高企的环境下,中国CPI前三季度上涨2.5%,11月上涨3%,通胀率全年控制在3.5%的调控目标以内没有问题。

  稳中有进,来之不易。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分析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表现时说,“虽然与金融危机后的5年数据比,目前的增长速度是比较低的,但在全球范围来看,中国7.5%以上的经济增长依然是一枝独秀,不要说远远高于美国、日本2%以下的低增长和欧洲的负增长,也比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高出一大截,比金砖国家除中国外增长最快的印度高3个百分点。”

  贵在有“进”,结构调整毫不放松

  11月24日,一个平常的星期天,河北省唐山、邯郸、承德三个城市里,同时响起了轰隆的爆破声,随着爆破声响,一座座钢厂烟囱应声倒下。炮声中河北省拆除了8家钢铁企业高炉10座、转炉16座,共减少炼铁产能456万吨、炼钢产能680万吨。这既是中国钢铁第一大省河北打响的化解产能过剩和治污“第一炮”,也是中国应对产能过剩的响亮一炮!

  时近岁末,一场严重的雾霾袭击了大半个中国,20省份104城市重污染,京津冀长三角雾霾连成片。雾霾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更影响着GDP的健康。它再一次告诫我们:比增长放缓更令人担忧的是增长的方式和质量问题,是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

  产能过剩、环境污染重,都是这个深层次问题在当下的突出表现。2012年底,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产能利用率分别仅为72%、73.7%、71.9%、73.1%和75%,明显低于国际通常水平。钢铁、电解铝、船舶等行业利润大幅下滑,企业普遍经营困难。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仍有一批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过剩呈加剧之势。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势必会加剧市场恶性竞争,造成行业亏损面扩大、企业职工失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能源资源瓶颈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直接危及产业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到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大局。

  面对速度和质量的矛盾,面对长期和短期目标的取舍,党的十八大强调的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的是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座谈经济形势时更是掷地有声地表示:“增长必须是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增长。”

  牢牢抓住结构调整这一重点,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不断推出。针对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国家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务院与有关地方政府立下防治任务的“军令状”。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防治大气污染十项措施、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针对产能过剩,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化解产能过剩的8项任务和工作路线图,成为新一届政府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工作重点,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大举措。此外,针对发展新兴产业,推出了促进信息产业、健康服务业、光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各地化解产能过剩不断推进,各项结构调整工作在稳步推进。

  稳中有进,贵在“进”字。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分析,目前无论是从地方政府还是从企业的层面上,调结构、转方式的认识比较统一,积极性也比较高,所以今年在产业层面上出现一些分化,新兴产业增长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传统产业,特别是一些新兴现代化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比较快,例如网购,今年11月11日,仅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就创下了一日销售额突破35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奇迹,由此所带来的快递物流等行业发展增速都比较快。从前三季度的情况看,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快0.6个百分点,三产所占GDP的比重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内在的结构与其增长的质量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保持定力、冷静发力,创新宏观管理方式,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方式是有效的,是正确的。”

  功在改革,激发市场内生力量

  “拿到‘准生证’可真不易”!广西南宁市80后小伙李家诚上半年自主创业申请注册一家企业,前前后后跑审批折腾了40多天才注册成功。李家诚如果知道深圳韦先生的经历,可能会羡慕死了!韦先生3年前就想开一家物流公司,但由于程序太繁琐一直搁置着。在深圳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韦先生免去了李家诚遭遇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对于经营范围限定过多等苦恼,11月20日1天时间就完成了注册,拿到了公司的营业执照。

  盘点一年发展成果,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深有感慨地说:“今年经济发展的成就固然来之不易,更为难得的是,这些成绩是在我们没有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而主要是靠改革、靠搞活微观来释放市场的内生动力所取得的。”

  的确,今年以来,在稳定经济方面出台的政策被称为“微刺激”,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改革的规划和举措是“大规模”。

  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例,今年改革举措涉及面尤广,国务院有关部门一举取消和下放334项行政审批事项。据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介绍,仅发改委就取消和下放了44项。比如,取消企业投资开发新油田、新气田项目核准,取消电力市场份额核定等等。这些改革措施的落实,可以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市场取向的资源产品价格改革今年的动作频繁,成品油、煤炭、电力、天然气、水资源、铁路等领域价格改革,都迈出较大步伐,并取得积极成效。1月,电煤价格取消双轨制,实现完全放开由市场调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下发文件,明确水价改革思路,以及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制定原则、规范水资源费标准分类等,提高了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3月,国家出台了成品油价格机制完善方案,将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并取消4%的调价幅度限制。方案实施后,成品油调价频率加快,调价时间节点透明度增强,国内油价能够更加灵敏地反映国际市场油价变化。7月,国家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为天然气价格建立了新机制。

  财税制度改革领域力度尤大,对部分小微企业减免税收,惠及600万户小微企业,年减负近300亿元,直接关系几千万人的就业和收入。财税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向全国范围推开,在结构性减税上迈出大大一步。各项财税改革措施不断释放红利,财政支出更加公开透明,企业负担不断减轻,经济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多予少取,放水养鱼。改革释放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激发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活力。今年以来,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比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民营个体企业增长37%。民间投资增速在下半年开始止跌向稳,1—10月份,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3.4%,增速比1—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3.3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总体保持稳定提升势头,从1—2月的61.4%,稳步上升到1—10月份的63.5%。改革也提振了信心,中国制造业PMI已经连续14个月站在临界点以上。

  谈到改革对经济发展释放的红利,姚景源特别提醒人们注意:“今年的宏观调控给2014年的经济奠定了一个健康的基础,同时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只要我们用改革唤醒和激发市场内生力量,就可以保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这也使我们对今后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有了底气,充满信心。”


相关新闻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科协成立2013-12-16
分享到: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 更多>> 
最新课程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文件搜索 更多>> 
标  题:
文  号:
年  度:  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