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员领导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成功分离到一株与SARS病毒高度同源的SARS样冠状病毒。通过遗传信息分析和对病毒进行功能测试,进一步证实了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
病毒,作为吞噬健康的“黑客”,被世界公认为是公共卫生安全的敌人。在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研究领域中,奋斗着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她就是此次追溯SARS病毒自然宿主的博士生导师石正丽。
2002到2003年,我国部分地区暴发了SARS。研究表明,SARS 冠状病毒是造成 SARS 暴发的病原,那次重大疫情造成全球8094人感染和774人死亡。
当时,武汉病毒所领导班子及时作出决定,以开展SARS研究为契机,将科研重点转向影响人类健康和新发传染病病原的研究领域,在所里的整体部署下,石正丽联合中外科学家开展深入研究,将SARS病毒溯源集中在蝙蝠身上。
当时作实验需要到野外去采集蝙蝠样本,整个过程非常辛苦。“石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爬山,进山洞。”助理研究员张化俊回忆道,为防止传染到蝙蝠携带的病毒,“每次出发前,石老师都会反复提醒大家戴好手套、口罩,作好防护准备”。
从2004年3月开始,石正丽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广西、广东、湖北和天津四个地区,采集3个科6个属9个种共408只蝙蝠的血清、咽拭子和肛拭子样本,做了SARS病毒抗体和基因的检测。
经过半年多的实验,石正丽在新病毒的分离、鉴定、检测技术、基因组和基因功能等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她带领的研究小组终于在菊头蝠属的4个种里发现SARS病毒抗体和基因。
科学研究要有严谨的态度和缜密的思维,石正丽钟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她对工作细节要求非常高。每周五下午,石正丽都和研究小组的成员聚在十余平方米的办公室开例会。
每周例会学生把每天的实验记录非常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做成幻灯片在例会上进行报告交流。学生们都说,“无论是成功的实验,还是失败的实验,石老师都要求我们记录,在交流中,她会帮助我们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式方法。有时石老师还会要求我们做重复报告,目的就是能促进大家的工作态度和进展。”在学生眼里,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却让大家的逻辑思维、分析思考、表达交流和临场应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不仅严格要求学生,石正丽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严格。如果不出差,学生们经常会在办公室或实验室见到她的身影。同事张化俊还告诉记者,“研究组从野外捕捉几只蝙蝠准备做实验,可是每天需要喂食。春节期间,同学们都放假回家了,石老师就默默承担了饲养蝙蝠的任务。”
此项研究成果是石正丽团队继2005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蝙蝠是SARS样冠状病毒自然宿主”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石正丽说,“通过细胞感染实验发现,本次分离的SARS样冠状病毒为中华菊头蝠是SARS冠状病毒的自然宿主提供了更为直接的证据,同时也为其他病毒的防治研究提供了思路。”
可是谈到她的日常生活,石正丽非常低调地拒绝了采访。通过她的同事才得知,虽然每天从事大量单调的科研工作,但是石正丽是个“非常有情调的人”。她的助手告诉记者,“有次,她从法国出差回来,带回来很多奶酪和葡萄酒,在周五一次例会上同大家分享”,“过节时,她会邀请同事和学生去她家包饺子,或是聚餐”。
生活中,石正丽爱好唱歌。她的学生透露:“石老师嗓音非常好,喜欢唱女高音,尤其是《青藏高原》唱得特别棒!”
(本文部分内容根据其他媒体综合)
石正丽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