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探讨 >> 学术交流
浅谈干部教育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建设与实践
作者: 李占军 信息来源: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务员培训中心 发布日期:2011-06-09 访问次数: 字号:[ ]


  近年来,我们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10—2020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中提出的:“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与评估机制”的要求,立足培训机构的实际与职能定位,加强研究,积极探索,务实实践,尝试建立起一套适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考核与评估指标体系,有效促进、检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
  一、加强研究,找准依据
  当前,干部教育培训评估模型有很多种,如:柯氏四层次评估法、考夫曼五层次评估法、CIRO评估法、CIPP模型、菲力普斯投资回报率评估模型等。经过研究分析和实践,笔者认为,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评估法比较贴合工作实际,易于操作。所谓柯氏四层次评估法,简称“4R”,其主要内容:一是反应评估,评估被培训者的满意程度。指参训学员对培训项目的印象如何,包括对授课老师和培训科目、设施、方法、内容、自己收获的大小等方面的看法。一般在培训前或培训中进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需求调查、授课质量需要度与满意度评估、培训效果综合评估,参训人员座谈,培训过程跟踪观察等方法。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作为改进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建议或综合评估的参考,但不宜作为评估的结果。二是学习评估,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它是衡量参训学员对基本政治理论、党性修养、行政素质能力、技能训练、文化素养、工作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习层评估可以采用笔试和工作模拟等方法来考查。通过书面考试、素质测评、能力测试等方法来了解参训学员在培训前后,知识、技能掌握以及能力有多大程度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尝试开展采用了模块教学学前测试、学后考核,研修(报告)案例答辩,综合素质考核,模拟新闻发布会,参训学员互评等。三是行为评估,考察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参训学员的上级、同事、下属或者受众观察他们的行为在培训前后是否发生变化,是否在工作中运用了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这个层次的评估可以包括参训学员的主观感觉、下属和同事对其培训前后行为变化的对比,以及参训学员自评。这通常需要借助于一系列的评估表来考察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行为层是考查培训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标。四是成果评估,评估培训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参训学员、政府和社会从培训当中获得的收益, 即参训学员将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及其特性应用于工作的程度和培训成果给政府、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而言, 培训在参训学员中的良性表现是他们可以学习各种新的技能的行为方式, 而培训对送训单位(政府)的良性表现是政府绩效的提高及受众满意度, 培训对社会的良性表现是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和社会对政府的信任。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管理层能够了解培训所带来的收益。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是培训工作不可缺少的步骤,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经验告诉我们, 如果没有考核和评估, 管理手段就会失效, 预定目标就不能实现。所以,实施科学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 有助于树立成本意识, 有助于扭转培训目标错位的现象, 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途径, 也是提高培训体系有效性的基础工作。
  二、明确目标,完善体系
  培训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流程, 它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教材与师资开发、培训活动组织实施以及培训活动效果评估,需要调训机关、送训单位和培训机构按照职能定位,合理分工,通力协作,共同作好培训评估工作。传统意义上的培训效果评估显然是针对培训实施效果这一环节的, 但一个完整、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应该贯穿于培训活动全过程。 笔者认为, 培训评估应包含两方面内容: 即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相结合。过程评估与结果评估都需要以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 以评价培训是否达到既定目标。
  做为干部培训机构而言,重要的职能定位就是要紧贴培训需求,着力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上功夫,干部教育培训考核评估工作就要立足培训目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培训是否有效果、培训效果有多大、培训效果该怎么评估”,科学设置考核评估体系。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在考核评估工作实践中,按照职能定位,坚持从评教、考学两个方面设计指标、完善体系。评教突出对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的评估;考学则围绕学员自评、互评和培训机构对学员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出勤情况、综合表现与素质能力以及培训后知识运用、能力提升、工作态度等跟踪等考核。
  三、务实评教,促进教学
  鉴于我校是一个管理型的培训机构,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授课老师均为来自首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政府机关的领导干部,为实现师资队伍的动态管理,我们把评教结果作为调配师资队伍的有效依据,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评教工作突出学员主体地位,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估主要是运用思辩的方式对受评对象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用平实的语言作出描述性的鉴定;定量评估主要是以数学的方法对受评对象进行估量和说明。
  (一)定性评价。培训前,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培训需求调查,了解掌握学员的岗位需求、个人发展需要和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培训中,坚持项目组老师跟班听课和《班主任工作日志》制度,客观评价教学效果;培训后,采取跟踪回访、座谈交流的形式,分别征求调训机关、送训单位和参训学员对培训组织、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了解掌握送训单位和参训学员对培训机构的期望。
  (二)定量评估。培训期间,坚持动态评估和过程评估相结合的评估办法,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实施量化评估。
  一是培训内容需要度和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估。着重衡量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按照“很需要”“需要”“不需要”三个层级衡量。教学效果满意度评估则重点围绕授课老师的授课态度与效果进行评价,由“理论水平与信息量,授课态度、水平与答疑,内容前沿性、实践性、启发性和指导性,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教学课件质量与作用,教学效果”组成评价指标体系,每个评价指标设“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因子,按照教学内容的进度,采取无计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评估,及时对评估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并进行培训内容需要度、培训需求和课程设置等数据对比分析,检验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针对性;加强对需要度与满意度数据的运用,淘汰需要度和满意度低的内容,调整需要度高、满意度低课程的师资,巩固需要度和满意度高的课程,切实把教学效果评估数据做为优化培训内容和调配师资的有效依据。近年来,数据统计显示,在20余项培训内容需要度评估中,“很需要”与“需要”所占比例达95%以;教学水平与授课质量“满意度”评估均达90%以上。
  二是培训质量综合评估。围绕培训机构的办学硬件、软件建设,办学水平和培训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评估量表由“课程设置、培训方法、师资水平、组织管理、后勤服务、教材选取”六个维度组成,每个维度设“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个因子。近年来,主体班次培训学员对“课程设置”满意度达97.4%,“培训方法”满意度达95.3%,“师资水平”满意度达94.2%,“组织管理”满意度达98.5%,“后勤服务”满意度达95.4%,“教材选取”满意度达87.8%。
  三是部门联合开展评估,确保评估的客观性与严谨性。按照“职能融合、工作结合、力量整合”的原则,各部门依据职责和分工,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较好地实现了部门联动、工作互动。科研部采取现场听课、调查问卷、座谈等形式认真组织教学评估工作,对评估数据进行客观分析,为如何进一步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如何强化学员管理工作提出中肯的意见建议与整改举措,有效发挥了“第三方”的监督作用,促进了教学管理与科研的相互促进、有机融合。
  四、全面考学,检验实效
  全方位考核学员素质能力提升程度是教学评估工作的延伸,也是检验培训实效的重要载体,着重从学员自评、互评,知识掌握与转化运用,素质能力提升等全面考量。
  (一)学员自我评价。着重从理论掌握与认识提高、知识的更新、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眼界和思路的拓展、党性修养的增强、心智模式的改善(情商)、学习力的提高、领导力和履职能力的提升、岗位认知和对履职尽责的新思考、新举措等方面,用量表的形式,组织学员开展自我评估;围绕学员的学习态度,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现实表现,支持配合小组、班级管理以及遵守纪律情况等开展学员之间的相互评估;针对学员自评、互评数据进行分析对照,客观地考察学员的培训表现,考量学员素质与能力的提升程度。
  (二)项目组跟踪考核。培训期间,项目组坚持全程跟班听课制度,尤其是通过研讨交流、学员论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学员自主性教学环节更加全面翔实地考察学员学习态度与综合表现。采取课前点名或签到、课堂检查、课后抽查等方式严格考勤,并定期核对、公示学员出勤结果,对学员遵章守纪的情况跟踪考核。坚持点面结合,从学员个人参与、小组综合表现两个维度实施培训全过程考核,既深度关注个体发展,又积极引导团队精神的培育、学习型班级的构建;把小组集体教学活动参与情况,主要包含学员主题活动方案、学员论坛提纲、学习园地内容与张贴时限、学员演讲等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坚持个人考核成绩与小组考核结果相结合,按照小组集体教学活动参与实际得分,科学分配各小组评选优秀名额。培训后,采取跟踪回访、访谈和座谈交流的形式,翔实掌握学员工作态度转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效果的评价及对培训机构的期望等;反馈学员培训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
  (三)创新考核方式,检验培训实效。考核坚持突出主题,围绕培训目标,采取学前测试、学后考核,研修报告(案例)答辩,“两评一审一反馈”对学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基本理论和党性锻炼,采用学前基本理论测验,学后撰写党性锻炼小结或异地体验式教学体会的方式,客观地考量学员基本理论的掌握和提高以及党性修养的强化;公共管理模块则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采取案例分析方式,全面考核学员的理解、执行政策和运用理论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领导力的考量引入辩论会、演讲比赛、模拟新闻发布会和亲历亲为案例分析与学员论坛相互融合的考核办法,从不同侧面考察学员知识掌握、转化、应用能力和领导力。在结业考核工作中,也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首先采用了“案例(报告)研修、无领导小组讨论和集体答辩”三位一体的考核模式,有效地检验培训效果和学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程度。为更加突出主题,尝试调训机关、送训单位和培训机构互通互联的考核模式,由往年的“研修案例答辩”改为“两评一审一反馈”的方式,即:对学员自主撰写的结业报告或心得体会在小组交流发言基础上开展学员互评;邀请专家,调训机关、培训机构领导和往期培训提拔任用的学员组成评委组,实施评委点评和专家评审;并将“两评一审”结果和心得体会反馈到送训单位,以督导学员对“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理性思考和成果转化,实现以考核促进学习、以学习促进工作、以工作检验培效的目的。


相关新闻
分享到:
返回顶部】【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 更多>> 
最新课程 更多>> 
通知公告 更多>> 
文件搜索 更多>> 
标  题:
文  号:
年  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